全球FlexSim系统仿真中文论坛

搜索
查看: 4636|回复: 1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【求助】关于货物的流向与拉入问题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liuzhifan 发表于 2017-8-13 12:15:17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简化模型描述:前端集配20个轮胎(16个主胎,4个备胎),完成后转运至中间暂存区,进行人工二次集配(4个主胎,1个备胎上线)。
- x; R: k* L1 U% r2 U6 X6 D- W  P* d
模型构建思路一6 w  ^9 _6 {& W( F# ^# ]' t
为了实现二次集配作业,我采用在第二个合成器进入触发时发生消息给作业员,作业员在收到消息后,消息触发器触发,执行编写好的任务序列。5 u" s3 n% N0 x' Q1 [$ @, `
问题:实现了集配4个主胎,1个备胎的作业,但是如果中间暂存区没货了,操作员执行消息触发器的任务序列就会报错了。
$ _3 a* H- I1 O$ g解决办法:采用判定中间暂存区的货物量,来控制虚拟订单是否流入合成器
$ M$ N3 c2 E  \4 Y: f思考:在中间暂存区缺货状态下,如何把取货任务序列先暂存起来(如暂存于操作员的任务序列队列,而不激活任务)。) i" R- ]9 U* _
  Z* c# h; ]% J6 |: W2 D2 Y( f

+ p; Z; d* M( l* }模型构建思路二3 S4 G: Q. W# t3 z% c
采用合成器的拉入条件来进行拉入(4个主胎,1个备胎),这样的话只有在暂存区有货时,操作员就会去进行搬运,没货时就不搬运,从而不会发生上面的报错。
# c6 }' c9 M0 i5 q7 J* z! Q
9 i" k8 e! \/ `/ K6 q7 V! ^" t5 z3 o: H$ {9 l8 g
问题:(这个问题也是我经常弄不清楚的),模型运行时候只进行了一次拉入(4个主胎,1个备胎),: V2 B2 V* o1 h: f& w' ]) f
拉入的时候需要上游与下游同时准备好就可以进行拉入的触发,我理解的上游准备好就是触发了“发送至端口”触发器,0 {9 k6 ?, v- }% v: {
如果暂存区(上游)只进入了一个实体,就只触发了一次“发送至端口”触发器,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只能进行一次拉入的触发。
: k9 L, X+ x5 Y8 Y6 W' A+ }8 H! W  s

. a# b1 w& d9 Z, a. N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推荐
蓝桥书生 发表于 2017-8-17 10:11:21 | 只看该作者

4 I* O# p! J# |思路一:在暂存区容量为零的时候,是不能创建任务序列的,此时搬运物的指向空,执行任务序列的时候会因为找不到临时实体而报错。我这里写了一种解决方案:在操作员上加一个“state”标签,初始值为0,下游合成器进入托盘的时候先判断暂存区的容量,如果非零才向操作员发送消息,并将操作员标签值设为0;如暂存区容量为零则将操作员标签纸更改为1,表示操作员出于等待任务的状态。同时,当暂存区每进入一个托盘的时候读取操作员的标签值,如果为1,则向操作员发送消息启动任务。此外你的模型还需完善的地方有:你的模型只是产生了一个托盘,若是上游托盘源源不断的产生,则代码有些地方需要作改变,比如暂存区里item的引用方式再用first就会出错了,或者是一个托盘还未装载完时进入了一个新的托盘等等。
5 |0 J. E' U9 ~+ H1 p5 j( G3 b8 }+ J% `( R* S2 }% {* @
思路二:你仔细读读你选择的临时实体类型数组的拉入方式代码,它的功能并不是按照数组临时实体类型的比例拉入item。你的模型只拉一次并不是这部分代码起的作用,而是暂存区使用运输工具里的代码的作用。对于拉入方式,我也在默认代码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更改,可以达到你的要求。+ `; ^# T( f0 J) |- z  t; a
ps:第一个模型版本是2017.1.4,第二个模型版本是7.3.6., i7 |8 H) I8 P  h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
评分

参与人数 1威望 +12 收起 理由
慧娴亚伦 + 12 很给力!

查看全部评分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全球FlexSim系统仿真中文论坛 ( 京ICP备14043114号-2 )

GMT+8, 2025-9-6 08:08 , Processed in 0.068566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3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