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本帖最后由 domcylai 于 2013-2-26 13:31 编辑
8 V$ X; L* d7 T7 o! f/ `: L3 _" O; a' n8 R& Y
6# 0900590130
& |' b/ d6 ?" Z+ U0 f% n
$ A4 l' t4 u: t5 W, h" U1 Z H你说的是实际情况,而仿真软件的公司设计理念其实是这样:不去考虑暂停时间,只考虑仿真时间长度。
" T1 h! O1 ]9 e: ~# S. _ _假设:你需要仿真7天,一天8h,仿真的时间单位精度到1s
$ w, d/ O) D0 O4 \9 W' P' Q则有: 仿真时间长度: 7*8*3600$ A/ w& v1 _/ G/ c( Q+ Z$ M
所以如果“仿真时间长度”越来越大很大,那么我们要做的是:
- ?+ a# R7 g7 f' d* e& K4 H 1. 优化软件(比如软件公司更新版本),优化建模(工程师的建模经验),目的是提高运行速度。8 u, e8 X& j6 I' j5 v$ C
2. 修改计算方法,增加更多仿真的时间单位,例如:分钟,小时 同时尽量减少误差" |( [ H' s/ F: y7 `3 ^! B* F% w# O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( `) a2 {$ {7 f0 ~# a' G. M _1 ~
总的来说,仿真过程中去考虑诸如:午休、下班、上班等情况时,对于仿真分析而言是不利的,也不是建模工作的内容。在做一个模型时(或者说做一个分析)一定要确定范围(时间范围,业务范围)和单位(时间步进单位,空间单位)。
N) O+ q, r$ g2 H1 D$ T8 w$ Z2 c& W
L) Q8 t, _, m; O& j7 Q, wp |
|